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原本主要為日治時代鐵道部廳舍,在長達十幾年的保留、規劃與修復之後,
2020年7月終於重現在世人面前,園區內規劃與設計相當的用心,不僅有豐富的資訊與館藏,
互動體驗教育讓人忍不住想要實際操作看看,還有一整連棟的小朋友鐵道相關體驗遊戲區,
每位小朋友都玩得不亦樂乎,熱絡親子互動,也是個不錯的台北親子同遊景點。
本文不會介紹所有展示內容,只挑幾個有趣的重點分享,其他展品就等你親自到現場看看吧!
沿革與歷史
1884年劉銘傳在淡水河碼頭內設置機器局,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後,日本軍方將之改作為臺北兵器修理所,
1900年再由陸軍省移交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鐵道部),並改名為台北工場,
由於1908年台灣縱貫線鐵道開通,運輸量增加,隔年廠區向東擴大,以供維修與運量需求。
1918年開工並於1920年落成的鐵道部廳舍為森山松之助設計的都鐸式建築,
一樓為磚造建築,二樓為木造建築,主要為鐵路核心官員辦公之用,
二戰終結政權移交後,仍作為台灣鐵路局相關行政中心,
直至1990年代初期台鐵行政單位搬遷至台北車站後,結束長達70餘年作為鐵路主要行政工作的辦公場所,
鐵道部廳舍在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作為常態站與特展空間使用,也是鐵道部園區內主要的建築。
鐵道部廳舍興建於明治時代過後的大正時期,在日本不斷追求西化下,也揉合了日式風格,
造就了和洋折衷的風格,當時在飲食、服飾、流行與建築,都不難看到西洋風格。
現在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只是當時日治時代鐵道部的一小部分,其他部分隨都市開發已消逝,
參訪園區內,各種細心的設計與規劃,猶如走在重視文化國家的博物館園區內,
許多修復細節、展品重現與展場互動體驗都可以感受到規劃與修復團隊非常用心與盡善盡美,
不論作為休閒教育、文化保存或遊憩場所,都非常適合。
令人驚豔的門票
之前關注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很久了,一開幕也沒做功課就衝來,直接繳了100元買了全票,
拿到門票後,不小心說了:「好可愛,這個票會收回去嗎?」,工作人員笑著說:「不會,可以帶回家。」
歐拉因為塞車,抵達時已經有點晚了,沒有仔細把每個介紹文字都看過一遍,下次再找個平日來補一下。
建議大家不要太晚來,若加上小朋友體驗或是想在園區內拍拍照的話,少說要3小時以上才玩得透,
回家仔細看導覽摺頁簡介才發現,原來可以花300元買會員卡,可以一年不限次數參觀國立博物館園區,
含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歐拉不愛做功課的習慣,真是虧大了(笑)。
古蹟修復與保存的眉眉角角
當時走出北門捷運站,找不到鐵道部園區大門,繞著圍牆走,從圍牆的設計就能感受出對古蹟的保護,
圍牆空隙並非直接鑽上鐵欄杆,而是非接觸式的欄杆,來減少對古蹟的破壞。
重現歷史的面貌就得靠專業的古蹟修復團隊,從介紹來看修復團隊對每個細節與考量非常用心,
一般古蹟修復大多人都會希望修復成原來的樣貌,甚至使用相同的原料與工法,
但由於工法的進步與原來材料取得難易度來說,當代工法與舊材料是否能夠挺過環境的考驗,
修舊如舊是個目標,所有修復的考量都要看修復人員如何取捨與考量,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
園內相關建築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內建築為國定古蹟,所有園區地圖標示的建築均可以入內參觀,
其中除了作為主要展館的廳舍之外,還有食堂、八角樓、電源室、戰時指揮中心、工務室等等,
建議入館時先看看地圖研究一下,才不會漏勾任何一處開放場館。
公務室與後方建築
公務室目前作為兒童展示區與古蹟修復展示工坊,有帶小朋友來的話絕對不要錯過,
裡頭的鐵道體驗遊戲設計都非常吸引人,連歐拉都想跟小朋友搶來玩啦!
公務室後方的藍綠色木造建築非常的漂亮,想拍照別錯過這夢幻的場景。
公務室為木頭色建築,公務室後方藍綠色建築目前為非開放場館,千萬不要開門進入喔!
小孩最愛的互動體驗區 (公務室)
蒸氣夢工廠為兒童常設展,非常推薦帶小朋友來體驗,透過有趣遊戲的方式來了解鐵道的知識,
每位小朋友都玩得不亦樂乎,連歐拉都想一起玩呢!如果人多要守規矩排隊喔!
早期火車以燃燒煤炭來產生動力,投煤炭來讓蒸汽火車發動吧!
小朋友使用各種工具,手腳並用合作努力將煤炭投入鍋爐中,感覺簡單又有趣,
而且煤炭球摸起來很療癒,乍看還有點像宮崎駿神隱少女中的小煤炭呢!
透過拼接軌道與擺設讓火車能夠順利運行,家長與小朋友可以一起互動,把軌道接起來。
小朋友可以在櫃子中自由拿取茶、鹽、甘蔗、木材等貨物道具,放在小貨車上運送。
還可以排隊體驗運送小火車喔!
八角樓
八角樓顧名思義為八角形建築,正八角形空間感非常的特別,怎麼看旁邊的門很像廁所門,
沒想到真的是間廁所啊!由於過去日本時代鐵道部的職員大多為男性,八角樓則設計作為男廁使用。
八角樓內部,原本圍繞著8個小便斗的八角空心主柱,現改為八面展示空間。
防空洞 (原戰時指揮中心)
二戰期間美軍空襲威脅下,在1943年由鳥巢英一設計以鋼筋混凝土所建造的防空洞,作為空襲避難設施,
平時不對外開放,防空洞內似乎大有學問與歷史故事,希望有機會可以遇到開放時間進入參觀。
餐廳1
園區內餐廳之一,1樓主要販售飲料與冰品,可作為參觀者休息之用,2樓為行政區域。
餐廳2 (原電源室)
園區內餐廳之一,主要提供熱食餐點,過去是鐵道部的電報、電話、電器計時等弱電系統的機房,
屋頂上有兩個太子樓可排出機器所產生的熱氣。
賣店 (原食堂)
食堂為兩層樓和洋折衷木造建築,中間以鐵柱支撐,現在做為園區商店,販售文創商品與鐵道相關商品,
本來想說商品可能拍照不方便就不拍照,抬頭一看天花板非常漂亮,在日本老房子也常看到類似的樣式,
還是忍不住拍了一張照,手抖有點糊,希望下次我有勇氣站好拍一張。
廳舍
廳舍為鐵道部園區主要的展館,售票處與個人參觀出入口皆位於此處,備有寄物櫃可存放個人物品,
有鐵道文化常設展、鐵道動態模型展示館、特展,另有橢圓廳、立體石膏展示區、金庫展示區、園區歷史展示區等等。
廳舍作為鐵道部園區主要展覽場域,一、二樓走廊兩側的房間為展示廳。
綠框的門窗,保留舊式滑軌開關與氣窗設計。
橢圓廳
在日本時代鐵道部的橢圓廳作為會議室使用,樑柱以立體石膏裝飾,具有濃濃的古典歐洲風格。
橢圓廳旁可體驗石膏製作的過程。
廳舍四大常態展區
鐵道部園區廳舍展場規劃相當完善,不論是歷史文資完整性、展品豐富性、體驗互動都做得相當到位,
館內有「咱的鐵支路」、「火車日常」、「解碼鐵路信息」與「現代性時空秩序」四大常態展區,
來參觀建議要預留3小時以上,喜歡鐵道文化與體驗型休閒教育的話,那就一定要預留更多時間啦!
模擬舊式火車站設施。
舊式車站辦公室。
鐵道還有糖業、林業、鹽業、礦業、工業與軍用等專用鐵道。
舊式硬式車票原來許多特殊的標誌,來區分各式不同的車票,讓查票員一眼就能知道票種,
使用硬式車票時,查票員會用驗票剪在車票上剪下一角,現在好像只有蓋章而已。
閉塞路牌系統
早期鐵路為單條鐵路,又沒有中央行控中心管制雙向來車,為了避免列車相撞或追撞,
以乘務員與站務員交換路牌方式,手動控制列車可准許行駛方向,來避免列車相撞或追撞,
目前台灣平溪線與集集線因觀光與特殊地理原因,仍沿用電氣路牌閉塞系統,
如果在台灣想看路牌交換,可以找機會到平溪或集集觀光順便看看越來越少見的路牌交換吧!
日本由利高原鐵道鳥海山麓線是日本唯三使用電氣路牌閉塞系統,與台鐵平溪線締結為姊妹鐵道,
在由利高原鐵道鳥海山麓線前鄉站可以同時看到兩台列車交換路牌的景象。
路牌上的孔洞形狀主要有四種,分別為圓形、方形、三角形與橢圓形,不同站以不同形狀區分,
館內還能看到完整的電氣路牌閉塞系統操作影片,之前要找電氣路牌閉塞系統操作方式只能找到片段,
這次來得太趕,下次要好好的把影片看完,感覺閉塞路牌也有滿多學問的呢!
過站不停的列車會使用拋接的方式交換路牌,司機將路牌套入螺旋狀的圈圈,
再接住站務員預先放好的路牌,早期東部仍使用路牌交換時,常常可以在小站看到司機表演套圈圈特技,
現在花東線已經使用自動化號誌後,就看不到這令人懷念的景象了!
貨車上的ㄅ ㄆ ㄇ
載送貨物的車廂上有ㄅ ㄆ ㄇ ?,小時候第一次看到也覺得為什麼會有注音符號寫在車上,
這是台灣沿襲日本時代的編碼方式,稱作國音電碼,為了快速辨識,節省傳送時間,
在二戰後改為注音符號,之前在歐拉粉絲頁考讀者,沒想還滿多人知道並可以解譯涵義呢!
光華號掀杯倒茶高手
聽曾經體驗過長者說,早期台鐵光華號列車上有倒茶水的服務員,茶水員一手提水壺,一手拿著附蓋的茶杯,
在搖晃的車廂中,單手俐落地將杯蓋掀起並順勢將茶包置入杯中,倒入滾燙的熱水,還不能燙到乘客。
餐車
在日本時代就有食堂車廂,在1960年台鐵曾向日本購入觀光號餐車,沒來這參觀完全不知道呢!好酷啊!
鐵道動態模型
以早期鐵道部周邊樣貌呈現以鐵路發展為主的模型,展示1910年台北工場與機器局與1980年代台北車站周邊樣貌,
可透過模型的演示一窺過去鐵道部的規模,並以白天、黑夜交替與列車運行展示演出。
北門城區
扇形車庫
藍皮火車
鐵道參觀完動態模型後,走到旁邊的通道實在太讓人驚喜了!
天花板上有旋轉電風扇!!這是想讓大家體驗藍皮火車吧!
以前歐拉在東部讀書也有搭過一次,所有設備都要自己手動,
聽說現在藍皮火車枋寮與台東之間運行,不會將藍皮火車淘汰,
想體驗全手動加旋轉電風扇,可以去體驗看看喔!
目前每天只有一班,要記得查班表捏!
月台廣播體驗
鐵道部園區最令歐拉印象深刻的就是歐拉最重視的體驗的部分,每個體驗互動都讓人想試看看,
這台設施可以自己設定起迄站,並用各種語言廣播,傳出的聲音真的是親切的月台廣播聲音。
莒光號運行體驗
這個莒光號車廂模擬莒光號運行的樣子,舉凡聲音、光線、軌道磨擦聲音仿真程度根本就是120%,
以前歐拉往來台北與花蓮時,最常搭的就是莒光號,走進來本來就知道是假的,
沒想到過沒幾秒我就被騙了,我以為真的列車正在運行中,
一回神,不對!這是體驗的車廂,沒有真的在行駛,怎麼這感受這麼真?
過沒幾秒,我又被騙了,反反覆覆不知道幾次,設計這個體驗的大仔,您真的太厲害了!
莒光號模擬行駛的狀態,行李架上放著也是早期的行李袋,座位上的手帕,難道是故意放的遺忘物嗎?
到底是不是,因為怕是展品,根本不敢摸啊啊啊!會不會拿起來有彈性繩陷阱在上面??
誰來幫歐拉試試看??
看到郵票就感到很親切,以前歐拉也有集郵,在票面上可以看到不同的知識與訊息,
不過現在集郵不會增值,資訊取得更容易,就沒有再收集了。
沒記錯的話這張郵票是阿里山眠月線,森林鐵路系列,一套兩張。
特展-台灣鐵道旅館
台灣鐵道旅館隸屬於鐵道部,是台灣第一家西式旅館也是當時唯一的西式旅館,
低調奢華的歐式風格並備有現代化設備,吸引許多名人來訪,也舉辦許多大型的活動,
在二戰時空襲燒毀,台灣鐵道旅館的位置居然是現在的新光三越站前店,真是另人太意外了!
特展-台灣博覽會
台灣博覽會是歐拉在日本參觀博物館才知道原來台灣在日治時期有辦過大型博覽會,而且是非常盛大,
博覽會主要目的不外乎展現日本帝國在台灣所做的建設與成果,對內呈報成果,對外作為宣傳,
在此展覽以當代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民,來表達對於台灣博覽會觀點與想法。
集章!集章!
館內印章超級多,喜歡搜集印章的話,一定要記得帶小本本,或是索取導覽摺頁集章。
印泥用完要記得蓋起來喔!歐拉已經順手蓋了好幾個了!
性別友善廁所
歐拉第一次看到性別友善廁所,感到好奇跑進來看看,可能性別友善廁所不多,
志工看到歐拉不知道在找什麼,還主動問歐拉是在找廁所嗎?
我說:「這廁所設計好外國,我想拍照。」,志工居然興奮的說:「沒錯!沒錯!」
在等待剛用完廁所阿姨洗手離開時,阿姨居然拿出手機拍照,後來我就跟阿姨興奮的在廁所拍照,神展開啊!
鐵道部園區內的性別友善廁所讓所有人都可使用同一區廁所自然又不會尷尬,
不論小便斗或坐式馬桶都是獨立的隔間,廁所門板上也清楚的用途是標示便器類型與是否有孩童安全座椅,
還有像日本廁所都有的梳妝全身鏡,整體色系也以舒服的莫蘭迪色調呈現,黃綠灰三色看起來溫馨又舒服。
食堂二樓模型展示區可以透過窗戶看到北門,將高架橋拆掉之後,整體視野變得寬敞明亮很多,
台北車站附近有許多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建築,北門後方的台北北門郵局也是其中之一喔!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的古蹟修復與館內規劃都讓歐拉驚艷,不論寓教於樂或是休閒教育都呈現的非常好,
感受歷史建物的保留與歷史文化展演方式被受到重視,也可感受到規劃者真的很愛很愛歷史建物與鐵道文化,
下次希望可以有機會參加導覽更加認識台灣的歷史文化,再買張會員年票,隨時想來就來,想逛就逛!
延伸閱讀: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電話:(02) 2558-9790
營業時間:09:00-17:00,週一、除夕、大年初一休。
交通:台北捷運北門站2號出口步行4分、桃園機場捷運A1台北車站7號出口步行2分,台北車站步行7分。
票價:全票100元,半票50元。
四館聯票全票130元,半票65元。
半票資格:學生、6-12歲兒童,65歲以上假日入場,機關學校團體20人以上(需一週前網路預約)。
免費資格:未滿6歲學齡前兒童,65歲以上平日入場,身心障礙者與陪同者一人,持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ICOM、AMM會員卡。。
會員卡300元,可一年內無限次參觀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與鐵道部園區。
團體導覽須於一週前預約申請:www.ntm.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