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歐拉國中時很愛集郵,剛好國中有集郵社,曾當過集郵社社長,
郵票上的圖案通常都是有故事或是紀念意義,也能在郵票上看到歷史的變遷與痕跡,
只是集郵價值越來越低,反而是錢幣收集比較有價值,一入手就賺了好幾倍了!
入館需先跟服務台購買五元的門票,門票是張明信片,到電梯口跟僅為蓋戳章就可以上樓參觀,
警衛建議從六樓開始參觀,一路參觀到三樓比較省體力,不用爬樓梯。
六樓模擬古時候郵局的樣子,一旁也有郵差用的郵袋與腳踏車可以自行拍照。
杜鵑颱風吹倒醫美診所招牌,間接撞歪的彎腰郵桶也有複製版放在六樓可供拍照。
郵桶、郵箱特展只有展出到2016/05/01,所以已經結束了,但是六樓的郵筒展出是讓歐拉參觀最久的,
看著每個時代的郵筒,不同適地性樣貌,也反映出時代歷史的故事。
以前郵件委託客運業者協助運送,所以將打包好的郵件放入鐵箱中,並且上鎖,
在油箱上也可以看到反共抗俄的字樣,可看出當時時代的情勢與背景。
三聯式集體受信箱,就像大樓或公司幾個信箱放在一起,方便受信與收信。
木製的出租專用信箱,也就是現在的郵政信箱,台灣郵政信箱年費只要300元,
在郵局申請一個信箱,有任何郵局處理的郵件都可以寄到該信箱,不用在家等掛號,
但是只能用個人名義或公司名義申請。
這應該是比較偏遠的地區,多戶共用一個信箱,
現在在偏鄉,尤其是山地地區,每戶都距離非常遠的時候,在聚落經常經過的路口會設置集體信箱,
像是大樓一樣,一戶一個,郵差只需要在定點投遞信件,讓居民自行領取郵件,
可省下郵差不少時間與油資。
戰時反攻大陸時期專用信箱
後來出現單口投遞信箱,也有紅色專門投遞限時與航空郵件的信箱。
民國45年的信箱是歐拉第一次看到,跟一般台灣郵政常用的紅綠色不同,居然是銀色與藍色,
有兩個投遞口,並且註明了郵務士收信的時間。
展覽也有展出世界各地的郵筒,外國郵筒色彩滿多元的,完全顛覆一般郵筒的想像。
由左至右分別為:奧地利、德國、美國與丹麥郵筒。
由左至右分別為:日本、瑞士、韓國、荷蘭與挪威郵筒。
銅模用來快速印上重複的標語,直接刷上油漆就可以完成,非常方便快速,
在以前的時代,通常都會寫上標語,現在看起來已經不合時宜了!
現在的銅模比較屬於資訊與服務取向。
大龍郵票是中國第一張郵票,台灣第一張郵票是哪一套呢?
看起來有點冷冰冰的,沒研究過郵票的參觀者應該不知如何下手,感覺可以在優化親民一些。
台灣曾經發行過數十萬面值的郵票,印象中也有到上百萬,(圖鑑沒在身邊T__T)
因為以前台灣國民政府來台時,物價飛漲,所以郵票面值也跟著越來越大,
後來郵票也有被改印面值,可以看出當時時代的變化與問題。
外國推出的特殊造型郵票,說真的特殊造型不好用在信封上,收藏倒是挺不錯的!
歐拉印象最深刻的是台灣曾經推出過一款無鋸齒的貼紙郵票-牡丹花郵票,
拿來寄信超方便,可惜之後好像就沒推出類似的郵票了!
從寄信投入郵筒後,信件如何被處理直到送到收件人的手中的過程。
這副模型非常的讚,做出陸海空與離島的郵件處理過程,還很可愛。
台灣僅存的行動郵局在花蓮玉里。
台灣最高的郵局在阿里山。
以前揀信員必須將信件一封一封的依照各鄉鎮投入格子中分類,非常的辛苦。
現在可以用機器直接分揀信件,讓郵件可以更快速地送達到收件人手中,
所以郵遞區號一定要寫整齊清楚,機器才能容易辨別郵遞區號。
還有一區展示各國郵差與郵務士的制服,美國郵差夏天是穿小短褲,超可愛的喔!
郵政博物館在常態展出感覺可以改版成更活潑,要不然有些展品可能對第一次接觸郵政的人會不容易上手。
郵政博物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45號
電話:(02) 2394-5185
開放時間:09:00-17:00,週一休,開國紀念日、和平紀念日及國慶日之次日(次日為週六或週日者除外)、掃墓節、端午節、中秋節及農曆除夕暨初1至初3春節假期。
門票:5元,軍警學生3元。
按讚加入粉絲團